从一定意义上讲,标准化水平决定了管道建设和运营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管道运营水平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标志。
差距在哪儿——规范级与优化级
税碧垣是管道公司质量安全处副处长,也是从事标准化工作的专家。他认为,目前,我国管道运行标准化建设同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我们的标准化水平定位于规范级,而壳牌等国外知名综合性能源公司处于优化级,高我们一个等级。”税碧垣说。
欧美国家一般将标准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建立自下而上的标准化工作模式,调动企业和专家的积极性,具有广泛参与度。而我国除专职从事标准管理工作的人员外,基本为兼职人员。此外,欧美国家重视标准实施的效果评估。我国对标准实施效果监控和评价较少。
有资料显示,欧美国家油气管道标准体系普遍采用“强制性技术法规+自愿性标准体系”模式,除了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达到安全和技术要求外,企业完全自主编制和采用标准。欧美国家油气管道标准体系中技术法规部分不但全面,且较好地覆盖了重要生产环节,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从目前来看,我国还没有一部完善的油气管道技术法规,即使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设计,运行的油气管道只是达到最低要求。“如果能在遵守强制标准的基础上,给企业更多的自主空间,让企业能够主动采用更为严格的标准平衡管道安全和经济性的要求,必将能够更好地推动管道行业健康发展。”税碧垣说。
基层样本——加强交流 缩短差距
近年来,管道公司作为我国管道储运领域的领头羊,通过技术交流、参加国际管道会议等形式,加大与国际管道前沿合作频次,正逐步缩短与国际大公司管理标准化的差距。
管道公司下大气力持续改进完善公司层面主控体系文件,确保专业管理执行体系文件有章可循,先后对公司和基层两个层面体系文件进行优化和修订,目前主控体系文件的深度和适用性明显提高。
结合DNV国际安全评级标准,管道公司定期对技术标准进行识别与评价,制定并完善几十项标准,对使用的数百个标准进行识别与评价,定期从流程存在的必要性、操作环节冗余与缺失、流程间重复性和职责界面、流程运行效率4个方面进行评估,删除整合修订不相符或不适用的流程数十个。
结合与国外知名公司的对标成果,管道公司通过吸收、借鉴国内外公司在站场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逐步形成标准化站场建设的理念和思路:以软环境建设为基础,提炼生产管理经验和文化沉淀,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站场标准化建设手册,并选择沈阳、济南和山东中油3个分公司,作为3种不同介质的试点单位。
管道公司结合岗位实际,下大力气对站场表单进行精简、规范,编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经多次修改,最终形成站场《作业手册》,实现标准与流程的统一,成为指导基层单位生产管理的依据性文件。
任重道远——营造氛围 常修常新
管道运行标准化之路需要常修常新。
以我国天然气与管道公司标准体系为例,在总计789项标准构成的标准体系中,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的有99项,采标比率为12.5%。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管道运行标准体系国际化程度还不高。目前,由我国主导制定并发布的油气管道国际性标准只有一项,即NACE标准《防腐涂层的耐划伤试验方法》。另外,《管道完整性管理》新项目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立项,《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技术》和《埋地钢质管道外防腐层修复技术》两项新提案已提交至ISO。
专家认为,自主建立和编制企业标准体系,首先需要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和能力,基于现有国标、行标、企标乃至国外标准,总结中国石油管道多年发展经验和生产需求,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充分采纳国外管道标准化最佳实践,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标准体系。
今后,随着我国管道行业国际地位的提升,对标采标持续改进是一个新课题。不断提升标准体系和标准的技术水平,需要建立起全员标准化的氛围,鼓励和引导相关领域专家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标准化工作。这样,才会有资格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此外,还应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将我国具有优势的技术理念带到国际上,主导制定更多的国际标准,听到更多来自中国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