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至2014年,经过3轮国际投票,21个成员国全票通过了由中国主导编写的《氧化微库仑法测定天然气总硫含量》新国际标准。带头的工作组召集人是一个来自中国的80后小伙子——
2014年12月12日,万里行记者添加周理微信好友时,不禁一乐:小平头、戴眼镜的精干小伙子,为啥自称“大嘴”?
从成都南行30公里,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华阳镇的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这里堪称我国天然气制合成油、天然气提氦、天然气制炭黑和天然气分析方法等技术的发源地,一直把占领天然气计量、天然气净化、天然气话语权制高点作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听完周理讲述他召集制定中国天然气领域首个国际标准的过程,记者恍然大悟:这“大嘴”,在天然气领域争夺国际话语权上,还真是名副其实。
2011年10月10日,南京。刚满30岁的周理意气风发地走向团队——由国际专家组成的《氧化微库仑法测定天然气总硫含量》国际标准制定工作组。一头白发的美国老专家耸耸肩:“你就是我们的工作组召集人?”
随后,周理这个“嘴上无毛”的中国小伙子,在来自美、英、法等6个国家的业界权威面前,打开多媒体投影仪,用流利的英语介绍了《氧化微库仑法测定天然气总硫含量》国际标准草案,陈述工作计划,分配工作任务……整个过程严谨周全,挥洒自如,在场的老专家纷纷点头。
专家们不知道,半年多来,周理为这次会议用足心思做准备。先说专业,周理本身就参与研究天然气中硫化合物检测等国家级科研课题,兼任全国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秘书工作。“天天与总硫含量打交道,一年要做两三百个样本,”周理说,“几乎每天都开机做实验,基础数据全都印在脑子里。”再说英语,周理可以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完善草案,能顺畅阅读其他工作组的会议纪要和年报,在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出国培训部任教的妻子是他的最佳陪练……
所谓天然气总硫含量,指天然气中硫化氢等所有硫化合物的总和。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易燃、低浓度时有臭鸡蛋味的剧毒气体。含硫天然气必须经过脱硫净化,总硫含量控制在国家安全环保强制标准内,才能投入使用。
氧化微库仑法测定天然气总硫含量,是中国检测天然气中总硫含量的标准方法之一,也是国际上出现分歧时的唯一仲裁方法,由西南油气田天然气研究院制定。据悉,国内天然气行业80%的标准都出自这个天然气研究院。
2011年年初,国际标准化组织天然气技术委员会批准将中国标准《氧化微库仑法测定天然气总硫含量》升级为国际标准的申请。天然气研究院邀请国内专家,在院内公开竞聘国标召集人。毕业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工作仅3年的周理,过五关斩六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竞聘会后,周理拜访了这项国家标准的撰写人、已退休的刘业孝老师,明确自己的修订定位:在维护中国利益的前提下,从有利于国际贸易的角度出发,将标准针对对象由天然气改为管输天然气。技术上与时俱进,注重与世界技术水平接轨。这些得到刘业孝的认同。
国际标准是世界各国协商一致的产物。一项新的国际标准,一般由一国提出计划和草案,由5个以上成员国自愿加入组成工作组。工作组的每一位专家,在体现科学公平的同时,都会尽可能地维护本国利益。召集人则需要协调平衡各方利益诉求,最终达成2/3成员国投票通过的国际新标准。
如果各利益方最终难以达成共识,花费几年心血制订或修订的标准,就可能被迫终止。
2011年到2014年,南京、成都、伦敦,如同漫长的马拉松赛跑,周理在不同城市主持工作组年会,协调不同国家的利益诉求。
法国专家担心新的国际标准会冲击他们此前主导编制的相关国际标准,周理同意在前言中说明法国标准的合规性;美国专家对标准提出“缺项”质疑,周理认同专家非原则性的质疑,表示将继续通过实验,以技术报告形式弥补“缺项”;乌克兰专家提出细节性技术意见,周理把任务分配给专家组成员,齐心协力去完善……
“一个专家代表一个国家投一票,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国家无论大小一律平等,都要尊重。”周理的周到与尊重在2014年10月得到回报:经过4年3轮的国际投票,最终,21个成员国全票通过由中国主导编写的《氧化微库仑法测定天然气总硫含量》新国际标准。
在那次年会上,周理代表中国提出《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总硫含量》和《用激光吸收光谱法测定硫化氢含量》两项新国际标准申请获得专家一致认可,意大利、法国、荷兰等国专家当场表示愿意参与到工作组来。
“天然气领域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对于提升中国在天然气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具有里程碑意义。要成为国际标准大国,必须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2014年年底,33岁的周理,再一次在国际标准召集人的公开竞聘中胜出,和西南油气田输气管理处30岁的丁思家一起,承担起《用紫外荧光光度法测定总硫含量》国际标准召集人的重任,在天然气领域发出更大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