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电“蓝天白云出现在城市上空,站在黔灵山顶可以清晰看见数十公里以内的贵阳城区。”3月31日,贵阳天空逐渐放晴,来贵州旅游的王勇携家人登上贵阳境内黔南第一山——黔灵山饱览贵阳城市风光。“绿色思维推进城市发展的贵阳,好生态才是最值得称道的财富。”王勇告诉中新网记者。
据2015年1月贵阳市生态委发布的消息称,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2014年贵阳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6.03%,优良的好空气天数达到了314天,比2013年增加了36天。其中一级优109天,二级良205天;污染天数为51天,其中轻度污染41天,中度污染10天,没有出现重度污染。
“‘贵阳蓝’成为常态,改善空气质量是关键。”贵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白大勇说,“‘煤改气’项目全部完成让清洁能源使用成为贵阳市民常态,中缅、中贵管道天然气的建成运营,打破了贵州‘气短’局面。”
“2014年至2015年冬季供气充足,贵州全省天然气供应1.9亿立方米,实现替代燃煤67万吨,节煤3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72万吨、烟尘1736吨、二氧化硫8445吨、氮氧化物893吨。”白大勇说,“作为一项巨大的民生工程,管道天然气将是贵州坚持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贵州相关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保障。”
贵州城市燃气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到2014年底建成输气管道13条,总长1268公里。目前,贵州全年利用天然气只有8.46亿立方米,年人均天然气消费量约11.7立方米,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0.8%,与全国人均消费水平123.2立方米、比重5.9%及世界人均消费水平439.7立方米、比重24%相比,差距较大。
“贵州天然气市场潜力巨大,还有较多上升空间,如果实现‘气化贵州’,‘贵阳蓝’将成为贵州天空常态。”白大勇说。
据了解,因为得到中缅和中贵两条天然气干线的支撑,贵州省计划2015年,力争实现城市燃气覆盖55座城市,居民用户达到200万户,年供气量5亿立方米,城市化率60%,城市管网覆盖70%。
记者从贵州省能源局获悉,根据天然气需求预测和资源条件分析,2015年已经落实的资源量约为17亿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