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国际油价超跌后的技术性反弹并没有给严寒中的油气行业带来多少暖意,因为2015年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造成的国际石油巨头经营业绩全面下滑已成定局,国内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也同样难逃利润大幅缩水的厄运。
1月底,中石化和中石油相继发布了2015年业绩预告,中石油预计2015年实现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60%~70%;中石化也称其油气产量及国内原油产量均出现下滑,这是1998年中石化重组成立以来,原油产量首次出现同比下跌。
低油价给我国石油石化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各大石油公司为应对漫漫熊途也纷纷对经营战略进行了调整,将提质增效升级作为核心目标,同时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也进入了关键期,2016年石油行业将在低油价和改革升级中砥砺前行。
油价颓势难改产能过剩依旧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前不久发布的《2015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5年,世界油气行业步入景气周期低谷,呈现出了原油、成品油、天然气供大于求,油价、气价两跌的“三大两跌”趋势。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主要经济体货币和财政取向分化,世界石油市场发生了21世纪最严重的供应过剩。报告预测,2016年,世界石油市场宽松局面难以明显缓解,国际油价反弹乏力。
从供应面看,世界石油供应继续增长,基本面仍将宽松。美国非常规石油生产在超低油价下的抗跌性仍然较强,欧佩克限产政策难产,伊朗解禁后出口增加,美国放开原油出口,都将加剧供应过剩的市场心理预期,供需再平衡尚需时日。报告预计,2016年世界石油供应增长70万桶/日,其中欧佩克国家增长120万桶/日,非欧佩克国家下降50万桶/日。
“在供需总体宽松的形势下,国际油价仍将低位徘徊。预计2016年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低位运行,美国西得克萨斯轻质原油(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年均价格为每桶40美元至50美元。”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钱兴坤说。
在油价持续低迷的常态下,2015年中国炼油能力出现了30年来的首次下降,但依然过剩1亿吨。
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底,国内炼油总能力为7.1亿吨/年,其中新增炼油能力3020万吨/年,淘汰落后产能4057万吨/年,净减少1037万吨/年。去年淘汰落后产能以地方炼厂为主,为取得原油进口权,地方炼厂淘汰了3807万吨/年炼油能力,中石化西安石化也关闭了250万吨/年产能,中化弘润石化关闭了330万吨/年产能。尽管如此,我国炼油能力仍然供大于求。
统计显示,“十二五”期间,全国炼厂平均开工率不断下降,从2011年的81.5%下降至2015年的75.4%,虽然比2014年有所回升,但仍明显低于84%的国际平均水平。其中,主营炼厂开工率为86.2%,地方炼厂开工率为31.4%。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家企业原油加工量占全国的份额由2014年的77%降至2015年的75%。
2016年,炼油能力净增量的增速会进一步放缓,预计2016年全国净增炼油能力900万吨/年,总炼油能力达到7.2亿吨/年,增长1.3%。其中新增炼油能力3000万吨/年,淘汰落后产能2100万吨/年。全年原油加工量为5.49亿吨,增长5.3%,增量主要来自获得原油进口使用权的地方炼厂,主营炼厂原油加工量占比将进一步下降。
报告预计,“十三五”期间,我国炼油能力将从“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3.9%降至年均增长2.5%。到2020年,我国炼油能力预计为8亿吨/年左右,过剩炼油能力仍高达8000万吨/年。
钱兴坤表示,全国炼油能力下降并非长期趋势,炼油能力的过剩有可能转为油品过剩。2015年,我国汽油、柴油和煤油净出口量为1973万吨,比去年增加400多万吨,同比增加32%。2016年,国内成品油资源过剩将进一步加剧,炼厂开工率仍维持低位,成品油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报告预计全年成品油净出口将突破2500万吨,同比增长31%。
钱兴坤认为,我国炼油能力是结构性过剩,表现为低端产能过剩,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产能并未过剩。
利润大幅下滑调整势在必行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所所长张卫忠对国内石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了回顾,用“一升一降”总结和概括了去年国内外石油公司的表现:“‘一降’是指各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一升’则是指各大公司的生产经营指标有所增长,原油加工量有所提高。”
为了应对经营业绩的下滑,国际大石油公司围绕提升效益的核心目标,纷纷采取了深化调整、开源节流、改善成本结构等一系列战略来应对下行周期。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也同样遭遇了空前的挑战,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都有较大幅度下降,三大公司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压减投资、调整资产结构,发挥一体化优势,积极应对低油价带来的冲击。
2015年,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采取各种措施确保生产平稳运营,生产指标小幅增长。前三季度,3家公司原油产量合计增长5.5%、天然气产量合计增长3.4%,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销售量均小幅增长;受国际油价大幅下跌和国内油气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三大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销售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5.62%、27.36%、33.43%,中石油、中石化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68.14%和47.82%。2015年三大石油公司净利大幅下滑几成定局。
低油价已经对石油公司的经营战略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我国许多老油田的开采都面临成本过高的压力,而作为上市公司又不得不考虑经营利润,因此三大石油公司出现了不再以稳产为首要目标的经营理念的转变。
面对不断流失的利润,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将提高效益放在首位。
早在2015年初,中石化便首次提出不以追求产量为原则来组织油田开发生产,按油价波动来弹性安排产量。
2016年中石化在其发布的规划中再次提到,公司发展上将由“以产量论英雄”向“以效益论英雄”转变;勘探上,要由注重储量的数量向注重储量的质量和价值转变;生产经营上,要由以产量安排预算向以效益安排预算转变,探索建立以总会计师为龙头的预算管理体制机制。
中石油则表示,2016年国际油气市场仍将持续低迷,市场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为此公司将大力实施资源、市场、国际化、创新四大战略,深入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不断优化业务布局和资产结构,努力为全体股东创造可持续回报。
中海油有限公司在日前公布的2016年新年战略展望中亦表示,中海油2016年的产量目标将比2015年下调,这是公司1999年上市以来首次调低产量目标。
张卫忠将2015年国内外各大石油公司的战略动向总结为“五控四保”。“五控”是指控投资、控风险、控成本、控人员和控事故;“四保”则是指保上游投资、保现金流、保科技创新、保股东回报。张卫忠认为2016年各大石油公司依然会延续这样的战略,压投资、降成本、调结构、强化技术创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确保稳健发展。
而从更长远的“十三五”发展战略来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油气公司的追求的目标。
深化体制改革创新抵御严冬
单纯靠产能扩展来提升效益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低油价以及市场化改革也倒逼企业背水一战、逆势突围。在持续的低油价以及油气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背景下,我国油气行业的体制改革也在加快推进。此前有消息透露,《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经上报国务院,新一轮油气体制改革已经开启。钱兴坤表示,各项改革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实施细节和配套政策制定将是2016年的重头戏,改革也从“点式改革”转向涵盖行业、企业和政府的全产业链的“三维立体式改革”。
钱兴坤认为,三维式立体改革包括了政府管理、行业和国有企业几个不同层面。
政府管理方面,改革将集中在公开审批流程、改革审批方式,完善负面清单管理和行业监管体系等。
国企改革方面,主要是改变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从管人、管事、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在行业改革方面,油气上游勘探开发领域将围绕矿权制度推进改革,重点集中在提高矿权持有成本、加快矿权流转、建立储量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勘探开发监管体系等方面;油气流通领域继续放宽原油进口和成品油出口限制,更多企业将获得进口原油使用权和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各类主体成品油出口配额进一步增加;价格形成机制方面,成品油价格可能率先放开,天然气价格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严格管输费的管理,完善石油和天然气交易中心的功能,逐步推进油气价格市场化。
新一轮的油气行业改革将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打破自然垄断、放开竞争环节,油气价改和管网独立将率先推进。作为油气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相关部门正在拟定交易中心具体监管办法和价格改革实施细则,成品油定价机制也在谋求全面市场化,今年有可能在广东和山东先行试点。与此同时,发改委正酝酿完善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今年将重新核定管输费用,管网独立苗头显现。
新年以来,各大石油公司也开始纷纷发力,推进改革进程。中石化将混改范围从油气销售扩大到油田勘探开发,在西南和西北两大油田启动混改;中石油也表示拟整合旗下的管道业务,按照网运分开的既定思路,逐步推动管道业务分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成立独立的管网公司。
1月18日,中石化西北油田与新疆巴州政府签订了《巴州、西北油田AT28井区合资合作协议》,标志着新疆与中石化在西北油田的首次混合所有制改革正式启动。除此之外,中石化在西南地区的首家专业化技术服务合资公司在四川成立,标志着中石化驻川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两大油田双双启动混改,说明中石化混改范围已经从油气销售领域扩展到了上游的勘探开发领域。此前中石化一直在油气销售业务领域开展混改,加油站业务也在不断地向多元化和综合服务商转型。
国联证券分析师认为,按照设立销售公司的既定策划方向,遵循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国石化正在积极推进内部市场化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专业化发展。2016年中国石化的销售公司或将上市,中国石化将形成中石化股份、炼化工程、石油工程公司和销售公司四足鼎立的格局。
中石油则在2015年底就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中油管道为平台整合旗下管道业务,对东部管道、管道联合、西北联合3家公司进行整合并购,收购完成后将占中油管道72.26%的股权。
在民企方面,商务部1月25日发布了新一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的公示,山东汇丰石化集团、山东京博石化、山东天弘化学和山东寿光鲁清石化4家企业入围。加上此前已有6家地方炼油企业获得原油非国营贸易资质,我国将有10家地炼企业分享国家对原油进口松绑的政策红利。
除了体制机制的改革,石油公司也在积极借力“物大云移”等信息技术对部分传统石油化工业务进行升级,打造多业态的商业服务新模式。中石油和中石化都在积极寻求与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加快从油品销售商向综合服务商的转型。在“互联网+”时代,借助新的信息技术,改革和创新商业模式,毫无疑问也会给寒冬中的油气企业带来一丝春的信息。